德化珍瓷出水 部分珍品拍卖 发布日期: 2007-06-27 点击次数: 5164 1822年沉没于南中国海的清代商船“的星号”(The Tek Sing),不久前被打捞上岸。令打捞队伍吃惊的是,他们除了发现无数死难者的骸骨外,还捞获30多万件中国瓷器,这是世界陶瓷考古史上最大的一次发现。而这些瓷器几乎来自中国著名瓷都福建德化。船上的部分瓷品珍品于今年11月17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城拍卖。
19世纪大海难
“的星号”船长50米, 宽10米,重1000多吨,是当是少有的巨型中国帆船。1822年1日,“的星号”从厦门港出发,向古称爪哇的印尼驶去。当时船上载有2000多名乘客及船员,乘客中包括商人、学生以及大批前往爪哇打工 的中国劳工,而且有很多是全家人一起移居的,年龄在6岁到70岁之间。船上同时盛载着价值连城的中国陶瓷,这些陶瓷产自中国三大著名古瓷都之一的德化。
为逃避海盗的抢掠,“的星号”改变原来航线,绕西沙群岛,向新加坡、菲律宾方向行驶。当船驶到中沙群岛时,船体触礁,船身沉没。其中仅有180多名幸存者,1800多人尸沉海底。
高资打捞沉船
1999年5月,世界著名的海难打捞专家迈克·哈彻率领打和“不平静号”打捞船,在南海贝尔威得暗礁(Beluidere Reef)附近的海域进行了勘探。他们借助声波定位仪和磁强仪一直不停地在扫瞄海床。5月12日,潜水员在离海平面30米处惊奇的发现,一堆高4米,宽10米,长40米的东西。而那堆东西是由大量中国瓷器构筑而成:有杯子、盘碟、碗、罐、花瓶等。经英国著名海难研究专家尼戈尔·匹克福得认真研究有前历史文件、报纸报道后,成功地鉴定出沉船名为“的星号”(真星之意)。
35万件珍瓷出水
“的星号”上捞获了大量的珍宝:35万件中国瓷器,大部分完好无缺。这些瓷器大都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德化出口亚洲市场的著名青花瓷。为使人们更详细地了解“的星号”上的瓷器尼戈尔·匹克福得和迈克·哈彻合编了《“的星号”遗产》一书。拍卖行制作了《拍卖商品目录》,并且建立了“的星号”网站,将该船遇难、打捞过程和展览、拍卖详细情况上网。
宋元时期,德化陶瓷主要从泉州港出口。当时出口的白釉瓷器和象牙白瓷是国际市场 上争购的热门货,尤其是驰名中外的“中国白”瓷雕,被外国人称为“国际瓷坛的明珠”、“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”。青花瓷更是德化陶瓷艺术的一枝奇葩。德化青花瓷器的胎釉,就地取材,船釉中氧化铁含量低,氧化钾含量高,土质优良。装饰纹简约,画风自由洒脱,笔触粗犷,返璞归真,又富有浪漫的情趣。同时,也显示出蓬勃的生活气息,充满着乡土味和人情味。德化民窑青花瓷器当时已远涉重洋,重振明代德化白瓷的外销雄风。
最大的拍卖会
为使人们亲眼目睹“的星号”的面目,哈彻和有关人员将德国斯图加特城中心火车站,改建成“的星号”帆船楼展出船上的珍贵物品。哈彻同时选定了德国的内戈尔拍卖行(Nagel Auktionen),它是欧洲大陆拍卖亚洲艺术品最重要的拍卖行。此次拍卖会于11月17日至25日进行。拍卖行将把这些德化陶瓷分成若干批进行拍卖。主办单位和称:“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拍卖会”。 【关闭】 【打印】
|